编者注:本文是著名出版家叶至善先生今年6月23日写给山东画报出版社总编辑汪稼明的一封信。至善老在文中提出的关于插图本图书出版的想法,是一位老出版人的真知灼见,读后给人以启发。
《小记十篇》是叶圣陶先生的一本散文集。
稼明同志:
《小记十篇》1958年由百花(文艺出版社编者注)出版,插图只有几张风景照片。文革后百花来信,说要重印《小记十篇》,原有的纸型和铜版都已散失,得重新排版。我回信说,既要重排,何妨增添些说明性和艺术性较强的图片,使读者读着更有兴趣,所得也更多;并把我想到的应该有的图片开了份目录,请他们按目录寻找,制版插入。信和图片目录是给父亲过目之后寄出的。父亲看了很高兴,说加了这些图片就近乎插图本了,还在给姜德明同志的信上提到了这回事,说《小记十篇》将以新的面目与读者相见。百花没有回信,不久寄来了新版的样本,面目倒是新了:改成了小本子,连原有的照片也取消了,而给每篇小记加了个题花。我和父亲都感到失望,可也没有责怪百花的想法。我们知道开一份目录是轻而易举的,要找到那么多图片可太难了。
我做了这些年编辑工作,没能实现的大大小小的设想,和虽然实现而不怎么称心的设想,是很多很多的。这只是其中的一件。知道你们出版社很注意装帧和插图,又有完备的电子制版条件,因而您那天打电话来,我就顺口问了一声。您让我先把书寄给您,我却花了四五天工夫,把图片目录重新开了一份,跟书一同寄上,好让您比照着考虑。因为动手做起来,问题是很多的,图片大多要从旧杂志旧画报中去找,很费工夫,还未必能找到。即使您完全同意我的设计,甚至很赏识,也得先考虑经过努力,到底能不能做到;还应该从出版社的立场考虑,把许多力量投在这样一本小书上是否值得。
从考虑《小记十篇》的重排,想起了插图本。朱自清先生的《欧游杂记》和《伦敦杂记》,初版有少数插图,用朱先生从国外寄回来的风景明信片制的铜版;后来重版,铜版无法重制,就索性把插图抽去了,直到前年出版的《朱自清全集》中仍是如此。如今电子排印技术如此先进,我真想鼓动哪家出版社出个插图本,来弥补我多年来的遗憾。照片要多,要好,70年前的旧照片一定找不齐了,索性一律用现代拍摄的新照片。我想只要把照片目录开出来(有的得加注,说明配合文字的特殊要求),跟各国驻我国大使馆的文化参赞联系,要求他们提供。他们为各自的国家作宣传,何乐而不为呢?有了这样的插图本,读者读着朱先生70年前的游记,对着那些地方当今的景色,揣摩朱先生在那里留连徘徊的兴奋,真个是无上佳趣。又联想到《朱光潜全集》,谈美学的论著没有可供比照的图片,成了空对空,读起来实在不好懂。可不可以从这部全集中选出一种两种,编成插图本出版。插图无非是绘画、雕塑、建筑,在许多美术全集中都可以找到。只要按朱先生所说的,或用整幅,或用部分,或用角度不同的特写;如有必要,同一件美术品可以用好几幅图,如果能帮助我这样的一般读者理解朱先生所阐述的美学观点,那就功德无量了。
至善
六月二十三日